注册会计师很难考吗?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。如果你问一个一次过六门的学习精英注册会计师难考吗,他也许会很淡定的说还好啦;如果你问一个考了多年也没有通过的不幸者注册会计师难考吗,他也许会说难于上青天。注册会计师证书作为一个在会计行业含金量比较高的证书,想要拿到它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,但并不是不可能。虽然每年的通过率很低,也不能说明真实的情况,报考基数大,报考的考生中有很多都是抱着试试看,玩的心态,还有一些复习时间不够的考生,真正学习的人也就很少了。

  注册会计师难考吗这句话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,我们不要把注册会计师难考吗这句话放在嘴边。其实每个人自身的情况不同,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分析,一年报几科,1科到6科都可以选择,所以只要努力了,结果应该都不会太差。

  虽然说注会考试本身是挺难的,但造成注会低通过率的原因还有其他几个方面。让小编从主客观全面给你分析一下,注会考试究竟难在什么地方?

  一、哪些人说难?

  每次考试,看看考场,考场有一半座位是空着的。

  每次考完,考友交流,有一半考友是没看完教材的,或未全面学习的。

  每次考试,考友们交流,有一半未做完题的。

  这一半,一半的。虽然数据不太准确,但主要表达的意思是报名的不去考试,去考场的未准备好,准备好的未充分应对考试。总之,你懂的。

  吐槽考试难人群分析:报名未参加考试的,到考场未做完题目的,考试未充分准备的,

  吐槽考试难心理分析:吐槽考试难的人,由于出于惯性思维方式,都是找客观原因,没时间,工作忙,有其他事情,题目太难,题目太偏等等。

  吐槽考试难吐槽意识分析:未找到失败的真正原因,不是不愿意找,是出于思维,惯性思考,有意识,潜意识逃避问题本质,所以“你不可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”。

  二、主观上难在哪?

  1、从借口出发,没时间?是缺乏时间管理,还是未养成一贯的对时间的懒散态度?改变一个人对时间的观念和时间管理的态度和意识,这个你说难不难?

  2、从自我的管理角度备考就是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内,从学习到考试的输出,如果进行这个任务的活动管理,建立起一套任务的管理计划,任务的管理效率,跟踪等你说难不难?

  3、如何找到自己的学习效率点一个人学习的效率点,有的人很难自己找到,那么你要找到自己最佳的学习效率点这个事情难不难?

  三、就考试本身而言难在哪?

  1、科目多,书厚

  考试分专业阶段六门考试,综合阶段一门考试。一共七门。如果你只看课本,是不用想过的。至少需要搭配一本辅导书。2017年的会计课本581页,税法495页。专业阶段六门的话,6600页(审计更厚,但战略比较薄,以下所有的计算,只是大体计算而已)。实测会计+税法,书+辅导书厚度为8.5cm。六本书+六本辅导书厚度应该是25cm左右。

  知识点看起来比较快,但是一页的习题你做下来,还是非常耗费时间的。你看书的速度按照8页/每小时来说的话,看完这6门需要825个小时。学习过程中,你需要听课件,做习题。课件难点需要听2遍,我一般是加速听。这些时间都可以折算到8页/每小时中,但是你复习的时间,做考前的模拟题的时间,都没有计算。保守保守算上,你就需要1000+小时才能完成专业阶段。

  2、考试周期长

  一般出书是四月份,考试是十月份,中间你有六个月左右的复习准备时间。1000个小时的最保守估计,六个月内,每天不停,是学习5.6个小时。一年通过专业阶段的凤毛麟角。即使你学习时间很充足,咱们还是按照2年来通过专业阶段吧。因为还有综合阶段,所以,你最顺利需要三年才能考下这个证来。

  3、书本难啃,试卷就是为难你的

  书本的难啃程度属于偏难的。虽然都是些会计大牛编的书,大牛来编书,是因为大牛搞学术搞的好,并不代表编书编的好,会有很多晦涩难懂的地方。至于考试的试卷呢,就更奇葩了。举个例子,2009年的会计关于每股收益的章节,一共10页。学习的时候,面授的老师(那会本科能报名,我们学校的一个老师办了一个面授班)说:这个大家自己看看就行了,最多也就是考个单选题。结果考了一个9分的计算题。纵观全书,难点章节是重点章节,不难的章节也是重点章节,厚的是重点章节,薄的也仍然是重点章节。总结一下就是:全书都是重点。我个人认为出题人的宗旨就是:怎么难怎么考!

  四、其他辅助因素

  1、工作强度大,性价比不高。

  刚才算过了,连续六个月每天大约三个小时的学习时间。你熬过了三年,拿到了这个证。有几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是会计师事务所,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讲,工作强度大,小所待遇低。大所工作强度更大。很多人去事务所,也是为了以后转职到企业去的。二是企业的会计。我入职一年了,觉得知识是很有用的。但知识不是全能的。企业的岗位,需要专业知识+工作协调能力。如果说哪方面更重要,其实工作协调能力更加重要。你花三年的精力去考到了这个证,只是代表着你的知识过关了,并不代表你就能胜任财务主任或者什么样的岗位。听研究生的舍友讲过一个故事。他的一个学霸同学,本科期间考出了专业阶段注会6门,然后毕业考去了银行,考完专业阶段了说自己这辈子再也不干会计了。

  2、毕业后才能考。

  这里指的是专科毕业或者本科毕业才能考。研究生可以在上学期间考。这个规定大约是在2010年出台的,不过一开始执行并不严格,现在执行的很严格,在校生(非研究生)报不上名。这一政策,其实是一个“好的政策”。以上提过,你需要每天很多很多的时间才能够学习复习的。但是学生时间充足,没有烦心事,不用担心工作升迁,不用担心办公室勾心斗角,不用照顾家庭孩子。与在职人员完全不是一个起跑线。而且,在校生考出了注会来,其实任何的实际业务能力都没有。也造成了持有CPA证的持证人群的业务能力的总体降低。这一规定,看似对想考CPA的在职人员的保护,其实更本质的是对CPA含金量的保护政策。

  在职人员才能考,这就决定了准备考试的时间一定会显得不足。按照一年三门的节奏准备的话,最保守估计得一天需要学习三个小时,连续学习六个月才能通过。在时间精力的保障下三年拿证是乐观估计,在职人员实际四五年太正常了。作为职业生涯规划,五年就算是中期规划了吧。职业规划,四五年,现在的经济形式,五年后什么情况真的很难讲。远不如那些半年能够考出来的资格证来的更加的及时。

  3、意识上的“难”。

  有一位知友的公式“考试难度=知道这门考试的人数/通过这门考试的人数” 。我觉得解释的很棒。

  论考试难度,精算师比CPA难。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东西,去考这个东西呢。人群基数肯定特别少。但是会计从业人员呢?多如牛毛。CPA作为会计行业的顶级证书,只要是学会计的,或者做会计的,就知道这个证的存在,所以,就会有一个很大的基数人群知道它很难。我自己就是屡次报名,很少参加考试的人。

  要想考得好 计划不能少

  1、六门科目有计划,考试不贪多

  CPA考试一共有六门科目,考生可以一次只报考一门,也可以一次性报考六门。要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同时备考六门科目要比备考一门两门难度更大。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精力,适时适度安排复习计划。状态好,多考两门,状态不好,准备一门,只要在有效期内全部通过考试就好。

  市场上有太多培训机构拿着学员一次性通过六门科目做广告,要知道,这些毕竟是个例,大多数考生都是一步一个脚印,自己是什么水平,自己要清楚。有时间有能力,你也可以试着一次性考六科,要知道,都报考不代表都能过。

  2、投入足够多的时间,如果可以请量化

  大学生的自由时间相对较多,上班一族就没有那么幸运了。工作一天回家就想睡觉,能坚持学习的人,那得多大的毅力啊。可是,备考CPA就是需要这样的毅力。CPA之所以含金量高,就是因为考题并不简单,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是不行的。

  在学习CPA的过程中,最好使用大片的时间来学习,碎片化的时间对于备考没有任何好处。如果有可能,最好把复习时间量化,例如每天学习2个小时,一个月就是60个小时,这样心里比较清楚,也会知道应该怎么投入时间,保证学习效果。

  3、注册会计师培训班

  高顿网校CPA培训是由高顿教育集团鼎力打造,传承于全国的着名财经院校-上海财经大学,高顿CPA培训中心全心致力于中国注册会计师教育,以培养成就中国的CPA精英为己任。为目前及未来的中国会计金融领域的领导者提供最优质的教学服务,帮助学员最快获取证书,早日实现梦想,打造行业第一的通过率。

  本文由cpa考试网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